今日僅剩免費名額
1
0
9
159****1728獲得了免費設計名額
139****9838獲得了免費設計名額
187****2238獲得了免費設計名額
陷阱一:混淆概念在合同里,裝修公司要注明“資質等級”,有些裝修公司將建委的“設計資質”與“施工資質”混為一談,或者利用其他公司的資質證書來蒙騙消費者。
陷阱二:明知故“漏”
1、“漏掉”裝修各種圖紙或者其中的某些圖紙
一個裝修工程裝飾公司應該提供給業(yè)主的圖紙有很多,原始建筑測量圖、裝修平面布局圖、天花吊頂布置圖、地面材質圖、配電系統(tǒng)圖、建筑改建平面圖、強弱電布置圖給水走向圖、立面圖、局部放大圖和節(jié)點詳圖等。缺少哪一個圖紙都會影響裝修施工的進度或質量,處理問題,業(yè)主也拿不出證據(jù)來維權。
2、漏寫“委托代理人
因為國家建設部在《住宅室內裝飾裝修管理辦法》里有明文規(guī)定:進入小區(qū)承接家庭裝修的裝飾公司必須具備相應的建筑業(yè)企業(yè)資質證書。但是現(xiàn)在一些裝修隊伍掛名在有資質的裝修公司名下,或者說一些裝飾公司在承接了裝修工程之后再承包給施工隊。這樣就導致在施工隊與業(yè)主簽訂裝修合同時,發(fā)包人和承包人確定簽字了,但是在委托代理人一欄卻推脫麻煩而不找裝飾公司簽字,不寫明代理人信息。這意味著你找了一個沒廟的和尚,裝修出了問題在想找人就非常困難了。
3、“遺漏”某些硬裝修主材
裝修標價單上缺項漏項,少了一個整體項目,如陽臺防水等,或是少項目中的一些主材或人工費,這樣使得總造價顯得低,但是施工過程中會不斷加錢。
陷阱三:故意埋伏筆一些裝修公司利用消費者的不內行,特別擬制了一些不具體或可做多種解釋的條款。如很多裝修合同上都有這樣的條款:裝修中如原品牌材料沒貨時,乙方(家裝公司)可臨時更換相同材料。但實際上,這種“相同材料”卻可有多種解釋:是同質量的、同品牌的,還是同價格的均沒有寫明,弄假空間非常大。
在沒有做到心中有數(shù)之前,盡量不要急于簽合同。
相關推薦
萬元
您的意見或建議就是我們的動力!